17 March 2010

《牧羊少年奇幻之旅》


今年农历新年无处可去,只有乖乖呆在家。还好的是我有书作伴,看完了一本十多年前出版的书----保罗•科尔贺的《牧羊少年奇幻之旅》。

故事描述一个男孩,圣地雅各,告诉父亲,他不想当神父,只想去旅行。隔天父亲给了他一个装了三枚西班牙古金币的钱袋。于是他买了一群羊,到处走的牧羊生活便从此开始了。旅行两年后,男孩作了两次相同的金字塔宝藏梦。经过一些内心挣扎后,结果他卖了羊儿,长途跋涉,途经沙漠往金字塔去。

而这一路上的遭遇,令他内心矛盾,省悟;或从环境,别人身上学到了些哲理。整个故事的背后,不也反映了我们人生路途上的迷惘?正如书本的副题:“牧羊少年的故事不仅带领世界读者探索生命的宝藏,也让许多人找到自己。”“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宝藏正在等着他。”

这本书重复了一句话:“当你真心渴望某样东西时,整个宇宙都会联合起来帮助你完成。” 不过,我更喜欢另一句:“没有一颗心会因为追求梦想而受伤。”

13 March 2010

美术课

我也许缺乏美术细胞,美术是我最差的科目。还好,它没有标准答案,所以我不至於不及格。

曾经,老师规定一星期要交出两幅图画。我们可以堆积欠画到学期末之前‘还清’。有一次,就是在限期到了,要赶四幅画,我为了画画而开夜车。那是我高中的事情了。

如今,我看到比我当年更可怜的影子。不过才小二的小朋友,花了几个晚上在赶画四幅图画和上颜色。一个不小心,颜色塗歪了。他开始哭了起来。我劝他不要哭,把塗歪的浅色换个深色就可以遮掩了。没想到他说,老师规定不论图案或颜色都必须跟着老师的标准,否则会挨骂。这个老师很凶,同学们都很怕他。我听了很惊讶。美术,不是让小朋友发挥创意的科目吗?就算要跟老师的标准,也不必跟得那么没自由空间吧?都什么时代了?那样一味跟得死板板,小朋友的潜能和想象力都被抹杀了,这科目还有何意义?

话说时代在变,教育方式也跟着变。被推崇的芬兰教育,不也鼓励孩子们发挥创意吗?我看着他,爱莫能助,只有可怜他的份儿了。

12 March 2010

就是爱书

我在一个小地方长大。那里至今还没有一间像样的书局。所以从小除了学校用的书本外,没有什么机会接触课外书。顶多是在学校假期到图书馆借一些书而已,不过印象中那里的选择也不多。我也不知道为何在这样缺乏书的环境里也会培养到喜欢书的兴趣。最近才听友人说,根据他读的命理书,我是适合多接触和多收藏书以便带来更好的运气。哦!原来如此。

随着年龄增长,环境变化而会对不同类型的书有所喜好。对于能引起共鸣感的,令人恍然大悟的书,我都会视它们为值得一读的书。我也喜欢告诉朋友有关读过有趣的书本,与他们分享精彩的部份或简介。若他们对那本书开始有兴趣,就会去找来读。否则,也让他们知道那本书不适合他们的口味。不然,他们总说没时间找到喜欢的书来看。我也知道看了内容空洞的书,感觉就是浪费时间。所以大家交换读后感也不错。

现今社会有一股趋势,把兴趣变职业。曾经和友人聊天,她是见到书海就会心花怒放的人。爱书和分享书内容的兴趣适合转成什么职业?答案竟然是教书。真的是这样吗?

04 March 2010

Working Hour